还有莫大的利益和好处。
可是如果揠苗助长,在实际条件还不允许的情况下,推行这样的制度,带来的,只会是一场超乎人们想象的灾难。
好心办坏事引起的破坏力,比故意做坏事引起的破坏力还要大。
齐意欣知道,现在倭国发展的阶段,也就是君主集权制最符合他们现在的社会发展。可是她不能让倭国就这样顺着这一条路走下去,她要让他们提前走上另一条路。
另一条看上去很美很强大,实际上处处是陷阱泥塘的羊肠小道。
如果这一切能成功,齐意欣很清楚的知道,倭国最好的结果,是会变成她前世那个叫作“印度”的国家,看似庞大自由,其实骨子里就是一潭烂泥,不会对新朝造成任何威胁。
事情的发展,确实如齐意欣估计得那样。
先在学子们当中散布倭国国君鱼肉百姓的证据,然后让他们看到,人人平等是正道,帝王将相是浮云。
这一招,兵不血刃地瓦解了倭国国都里面不多的几支宣称要为倭国王室复仇的抵抗力量。因为他们的基础是倭国普通民众,可是当普通民众都认为没有必要为那些蹲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的帝王将相们复仇的时候,他们的基础也就没有了。抵抗力量自然也就烟消云散。
第二招,就是在倭国国都的世家大族,和下面的强藩大名当中,推行多党制执政的理念。
对一个国家来说,党派越多,其实办事效率就越低。对这个国家的整体利益是好是坏姑且不论,但是对它的邻国来说,却是绝佳的利好消息。
谁关心这些制度是不是对倭国有利呢?——反正只要对新朝有利,就是好制度。
如果有哪个新朝人来关心倭国是不是会有一天会“国将不国”,一定是脑子进水了,严重得可以用叛国罪论处。
齐意欣的这些举措,在倭国国都的国立大学掀起轩然大波。一批批学子上街游行,要求制定宪法,废除君主制,实行多党派轮流执政的制度。
这种提议,也得到倭国权贵的暗中支持。
因为多党派轮流执政,在目前来说,就是让这些倭国权贵坐地分赃,将以前属于倭国王室的那一块大蛋糕拿出来,让他们共同分享。
这一切,看在顾远东眼里,也是暗暗心惊。
原来帝王将相,就是在倭国,也不受人待见吗?
他对于倭国人来说,其实属于侵略者,杀了他们的国君,灭了他们的王室,铲除了他们的军队。
可是在齐意欣的推波助澜之下,将顾家军的举动,巧妙地包装成是铲除压在倭国臣民头上的王室大山的正义之师。而且顾家军军纪严明,虽然说不上秋毫无犯,但是确实没有对倭国普通人的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除了他们以前那个能力厉害的国君已经不在了,传承上千年的王室也不在了,其余的,并没有什么变化。
顾远东本来是想在倭国另立一个政权,好将倭国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不过被齐意欣劝阻了。
反正倭国作为一个国家,是灭不掉的,又何必费尽心机在这里扶植一个傀儡政权?
他们要做的,就是给这里众多虎视耽耽的豺狼们一根可以追逐的肉骨头。
每三年一次的大选,就是他们要追逐的肉骨头。
在这种政治制度下,短时期内,倭国是不会出现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和铁腕人物的。
当然,也许过一百年、两百年,或者五百年之后,倭国会再出现一个如同现在的倭国国君一样的牛人,但是那时候,新朝已经领先倭国不知道多少年,如果还能被倭国欺负,那也只能怪他们的后代无能。
齐意欣觉得,留下一个倭国,时时鞭策新朝人励精图治,倒也是划算的买卖。
国无内忧外患,国恒亡。
在顾远东的大军环伺之下,倭国很快制定了自己的宪法,废除了君主制,建立议会制,多党派轮流执政。
甚至倭国第一次全民大选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当中。
但是顾远东觉得,还是不能就此完全放手。
所以最后两人折衷,将在新朝版图里面一个靠近倭国的岛屿划出来,专门给顾家军第八军团屯兵所用,一边可以帮助倭国“维持秩序”,一边可以作为顾家军的另一只海外力量,驻守在小岛之上。
倭国人想要登岛,一律杀无赦!
齐意欣见这里的局面基本上尘埃落定,才对顾远东道:“我们该回去了。”
他们在这里一个月,将倭国整的天翻地覆。
李绍林在新朝京城得知这里的情形,曾经怒不可遏地连发十三道电报,训斥顾远东穷兵黩武,侵略“友好邻邦”。
可是在顾远东的置若罔闻之下,眼看连倭国局势都被顾远东全盘控制,甚至在倭国新立的多党派政府给新朝大总统递交了新的国书的情况下,李绍林又改口,夸顾远东是新朝的大功臣,甚至恬不知耻地在新朝大造舆论,说灭倭国王室一事,乃是他密令顾远东所为。——轻轻巧巧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