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民意
时隔将近一年,落雨轩依旧宾客盈门,座无虚席,让俞宛秋欣喜之余,也感到很意外,迫在眉睫的战争都没让居民迁离南都吗?
一身蓝色短褐的伙计冲下台阶喊:“少东家”
“别嚷嚷,我今儿是来当顾客的。”俞宛秋赶紧打断他的话。
去雅座招待贵客的陈进业闻讯迎出来,俞宛秋照样打眼色叫他别嚷出自己的身份。
她来这里,巡视铺子还在其次,主要想听听茶客们怎么议论时局。
记得在靖兰城时,只因为传言两国会开战,就有不少店家匆匆转让铺面躲进内地,南都这边可是实实在在地兵临城下,茶楼生意怎么没见变差呢?
她特意坐在几个书生旁边,听他们高谈阔论。
“奉贤兄,你看这场战事,我们赵国胜负几何?”
俞宛秋不由得嘴角噙笑“我们赵国”取悦了她。戚长生没有夸口,南安王府才是南方的真正霸主,无冕之王,北方朝廷对南方百姓而言只具有象征意义。
叫奉贤的年轻男人穿一件烟灰色深衣,夹起一个黄褐相间的饼子说:“就如此饼。”
那是玉米面和荞麦面做成的双色夹肉馅饼,有人拱手道:“愿闻其详。”
奉贤把饼子一掰两半道:“一半一半。”然后问左侧的驼色圆领袍服青年:“成德兄,依你看呢?”
成德夹起一个去壳茶叶蛋,见几个人一副困惑不解的样子,把鸡蛋在自己碟子里滚上两滚。
“你的意思是,朝廷军队会被我们打跑,乖乖滚回北方去?”
成德笑着点头。于是有人问奉贤:“成德兄优哉游哉地坐在此间喝早茶,那是因为他相信我国必胜,你只做一半的指望,为何不去别处躲避兵灾?”
奉贤从伙计送上的托盘里拿起手巾拭过嘴角,才不紧不慢地说:“拖儿带女的,能去哪里?我国皇帝早已发出陈情书严明军纪,朝廷军队必不敢乱来。如果朝廷口中的叛匪尚知爱护百姓,朝廷军队反而烧杀掳掠,岂不是自取灭亡?”
“奉贤兄好见识,确实如此!朝廷军若不如他们口中的乱党,等于自打嘴巴。”
“所以皇帝这个陈情书写得好啊,不仅可以律己,还可以律人。”
“这才是真正爱护百姓的好皇帝。”
要不是俞宛秋刚进来的时候刻意隐瞒了身份,她会以为这些人是故意说给她听的。
赵延昌若在现代,照样可以建立起庞大的商业王国,因为他真的很擅于体察民意,笼络人心。一份薄薄的陈情书,居然可以达到这么好的效果,真让她大开眼界。
喝完最后一口玫瑰茶,她笑容满面地起身,准备去南都的另一家铺子巡视,然后去一趟苏城,到双姝馆看看薛凝碧她们。走到门口,迎面碰上一个身穿暗蓝色提花绸的中年男人,一见她就露出了惊喜之色:“少东家,您怎么有空来了?草民去年来这里喝茶,曾有幸得见少东家一面。”
俞宛秋听到“草民”二字,就知道不妙,果然,角落里立刻响起好几道抽气声和惊叹声:“那不就是太子妃?”
“早就风闻这间茶楼属于太子妃名下,我还以为是谣传,谁知竟是真的。”
“太子妃好漂亮!”
“那当然,听说宠擅专房,太子为她拒纳姬妾,整个东宫就她一个女主子。”
“太子是什么眼界,庸脂俗粉哪看得在眼里。”
俞宛秋有些尴尬,走也不是,进也不是,她一向很注意隐瞒身份,对大掌柜陈进业都没透露过真姓氏,到底是谁揭穿的呢?
不过现在追究这些没有意义,她很快收摄心神,向周围的百姓报以微笑,趁机给自己的店铺拉起了生意:“欢迎大家光临本店,以后店中所有收益都用来开资善堂和济慈院。”
有胆大的百姓发问:“资善堂和济慈院是干什么的?”
名字虽是顺手从现代拈来,建立慈善机构的设想在脑海中酝酿已久,并非一时信口胡诌,故而能娓娓道来:“资善堂是资助寡母,收养孤儿的地方,里面有义学,义庄和一些手工作坊;济慈院则是慈善医馆,救治那些家贫无力就医的病人,和从战场上退下来的伤员,这两个地方都需要义工,希望大家踊跃报名。”
“义工?”
她就知道这个现代词汇需要作注:“义工,打个比方,义学需要教书先生,可义学是不收学费的,所以教书先生也没有束修可领。他做这件事不为挣钱,而是出于义举,想要帮助那些父亲死于战场,失去了依恃的孩子。”
“当然”她做了一个“稍安勿躁”的手势,等嘈杂声消失后才接着说:“义学中除了义工外,还会招募几个有束修可领的常驻人员,他们除了要教书,还要管理义学,照顾那些孩子,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法再兼顾其他,所以需要束修养家。”
现代的义工组织已形成规模,在古代尚无此机构,所以俞宛秋想试一试,如果实在招不到人,她会即时修正方案,让教书先生都有薪可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