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明年不缴田赋,粮食留给百姓们自己过冬吃,但王府也就不再管冬季的口粮了。”
“明年的王府提供的口粮到秋收结束后停止,在此之前的口粮依旧是每个月六斗,入冬后均分田地。”
“等到了后年,王府从开荒开始提供口粮,每人每月六斗,持续到入冬前停止,入冬均分田地。”
朱高煦改了改开荒的规矩,今年到明年不管是不是开荒,每个月每个人基本都给六斗粮食。
这些粮食从实际角度来说是吃不完的,因为城中孩童已经一千口了,这些孩童一个月吃四斗粮都算比较多的,正常都是三斗半。
因此,许多人家都在家中存了些存粮,这些事情朱高煦是知道的。
他没有管是因为王府府库还算充裕,没有必要节省那么一点,百姓有点存粮也是好事。
不过从明年秋收结束开始他就得停止在冬期供粮了,因为百姓们每年可以从秋收得到的粮食会越来越多,直到他们再也种不下为止。
以当下的速度,朱高煦预计明年洪武二十九年入冬前,吉林城的耕地起码能增加到七万亩,洪武三十年吉林城能收获不少于四万石粮食。
这批粮食,足够养活吉林城的普通百姓,而兵卒有军饷,这批军饷依靠王府的岁俸就能支撑。
洪武三十一年,朱高煦会在四月份支取自己的岁俸和吉林卫的军饷。
不出意外,同年五月老朱就会驾崩,同年七月朱允炆着手削藩周王,那时朱允炆就会开始对诸藩有防范,而自己能拿到俸禄的时间只能在五月前,五月后朱允炆即位就不一定会被自己发俸禄了。
哪怕洪武三十一年的俸禄发出来了,但建文元年的俸禄却有很大可能不会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