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975章 分清主次小人之心(1 / 2)

众人懵了。

大哥分析了三点还没有分析全面、彻底,那我们一点都没有看出来,我们算啥?

见大儿子皱着眉头在沉思,老者也没有给众人思索的时间,淡淡道:“你们真以为朝廷只能通过修建官道这样的手段来达到迟缓财富汇聚的作用?

还有没有其他的手段?当然有,提高商税就是其中的一条,而且是合理合法的。”

“真的会提高商税吗?”

中年男子喃喃自语了一声,众人也是眉头紧皱。

大明商税是三十抽一,这是太祖年间就定下的,基本上是没有怎么动过的。

即便是这样的低,依旧是官商勾结,偷税漏税,偌大的大明一年商税只有三四百万两,足可见下面烂到什么地步了。

现在的商税查的很严格,胆敢有偷税漏税的轻则十倍追缴,重则人头落地。

皇帝登基之后在整顿吏治的过程中清查了数以千计的牵连的商人,抄家灭族的不在少数。

不仅如此,还提高了税率,现在的远洋海贸是二十抽一,相当于一万两银子多交一百七十两,看似不算多,但相对整个海贸来整l来说,那可是相当大一笔银子。

都已经这么高了,朝廷还会再增加税率吗?

“海贸二十税一,你们觉得这个税率高吗?”

老者看着众人不敢置信的神色反问了一句,随即道:“汉代边境关税很高,尤其是西域商税,在两成到三成之间。

唐代丝路商税一成,后期达到了两成左右,市舶司对外商征收一到三成的舶脚(商税),另外‘进奉’(皇室贡品),总得算下来高达四成左右。

商事巅峰的宋代过税是按照货物价值的五十抽一,但这只是单一的关卡,一条路下来少则七八个多则十多个,综合税率在两成以上,个别的达到了三成。

尤其是海贸,税率抽取进口货物价值的一成到四成,另外博买三成到五成,整l海贸税收达到财政的两成左右。

元代重商轻农,陆路二十抽一,海运关税十抽一,海外来物中粗货(普通货物)十抽一,细货(珠宝)七抽一,

然后再征收三成的实物税,综合下来海外商税至少是四成以上。

为父列举的这几个朝代的税率,你们还觉得大明如今二十抽一的税率高吗?”

不高……

众人立刻摇了摇头。

尤其是宋朝,所谓的博买就是以商人实际进购的价格强制购商人从海外运回货物的,进献给朝廷或者由朝廷皇商买卖。

相当于商人从海外进购的货物,一半都得给朝廷,风险还全部由商人承担了,这是何等的夸张。

可虽然如此,依旧有无数商人愿意从事海贸,因为那个时期的海贸利润比现在都高。

大明的二十抽一跟这些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父亲,那您觉得朝廷最终的税率会定在多少?”

咚、咚……

老者手指有规律的轻轻的敲打着扶手,沉闷的声音宛如在众人心中炸响,众人的心随着敲击声逐渐紧张了起来。

几息之后,老者抬起头看向众人,轻声道:“五抽一。”

“这么高?”

“五抽一?”

“两成?”

众人惊呼了起来,眼中记记的震惊之色。

“和我想的差不多!”

中年男子怔了怔后点了点头,随即解释道:“目前海贸的货物在东非一带是翻了六倍,回程的货物能翻三倍到四倍。

但随着商船的逐渐增加,东非一带的货物能翻上三倍,而回程的货物顶多翻一倍、甚至只上涨五成。

为什么?因为出口的市场是由我们控制的,多供应就会价格降低,少供应就会价格上涨,朝廷肯定会用少量的大明货物换取大量的东非货物,将价值和利益最大化。

而回程的货物是要让大明的百姓购买的起,如此才能让银子流通,所以注定了不可能让回程的货物价格太高的。

一万两银子货物在海外是三万两,回来就是四万五千两,除去成本一万两,进出的税收一万一千两,以及各种运输等等成本,差不多要扣除两千两。

最终净利润是三万两,依旧是翻了三倍左右。

而大明内陆的货物,从苏州到北京,普通货物如粮食必须品等只有两到五成,丝绸茶叶等在五成到两倍,高端的如海外来的和垄断性的货物大概在两倍到五倍,甚至更高。

海贸的这个利润相对于内陆的商贸虽然高了一些,但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